第152章 再次分粮

  第152章再次分粮

  渐渐地,家长们领着孩子来到了学校。

  吴桂英也带着铁蛋来了。

  铁蛋仰着头,好奇地问李平安:“平安哥!你以后就是我们的老师吗?”

  吴桂英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后脑勺:“咋叫的?没规矩!以后在学校要叫李老师,记住了没?”

  李平安哈哈一笑:“吴婶,没事儿。铁蛋,不过我可不是你们的老师哦。”

  他指了指旁边的胡丽珍三人,介绍道:“这三位才是你们以后的老师,胡老师、葛老师和张老师。”

  不一会儿,隔壁青松洼大队的两个汉子也领着四十来个孩子到了学校。

  每个孩子都带着饭盒,里面装着午饭。

  有的是米饭,有的是俩馒头,还有些自家炒的菜。

  青松洼离得远,孩子们中午就不回去了,就在学校解决午饭。

  其中一位领队的汉子,李平安还认得,叫赵洪波,去年公社组织围猎野猪时还打过照面。

  赵洪波也看见了李平安,远远就笑着打招呼:“哎呦,李知青!你是这学校的老师?”

  李平安摆手笑道:“哈哈,老赵啊!我不是老师,他们三位才是。”他再次将胡丽珍三人介绍给对方。

  很快,赵洪波和另一个汉子便和三位新老师热络地聊了起来,主要是商量以后每天下午四点半左右过来接孩子们回村的事宜。

  八点半快到的时候,学生基本到齐了。

  胡丽珍三人简单商议后,将孩子们分成了两个班。

  六七岁的孩子五十多人分为一个班,由胡丽珍和张桂花共同负责。

  八岁以上的孩子另成一个班,由葛大军负责教学。

  分好班,就开始上课了。

  李平安在学校待了一上午,在各教室外转了转,听了听。

  见三位新老师虽然刚开始略显紧张,但讲解清晰,管理也有条不紊,孩子们听得认真,他便彻底放下心来,悄然离开了学校。

  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,李平安偶尔就会到学校看看,绝大多数时间只是用神识探查一番。

  既然答应了赵大山,要把他选出来的三位老师教好,李平安自然会认真去做。

  见到三人的教学完全没有问题,其实小学一二三年级的课程本就简单,只要识字,按照李平安的教案念都没问题。

  他的教案是星辰编写的,本就极为完善。

  见到他们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后李平安也就不再关注大队的学校了。

  ............

  转眼间,时间便来到了年底。

  靠山屯大队部外的堤坝上,又一次熙熙攘攘地围满了人。

  大队长赵大山站在前头,满面红光,声音洪亮地向大家宣布:“今年咱们大队粮食大丰收!这主要归功于咱们种的两季水稻,还有八月份种下去的那批高产玉米……”

  他详细地宣读了一系列复杂的计算过程,最后高声总结道:“今年,咱们大队除去上交的公粮外,剩下的粮食,依旧按照‘人五劳五’的原则来分配!算下来,每个人头能分到六百五十四斤粮!”

  这话引来一片惊叹。

  第152章再次分粮

  他顿了顿,继续宣布:“还有,今年咱们大队的产值大增,一个工分值一毛六!

  你们手里剩下的工分,可以继续换成粮食,要是粮食够吃了,不想换粮,就去找孙会计,直接兑成现钱!”

  话音刚落,人群里就炸开了锅。

  一个嗓门大的村民率先喊道:“赵队长,快分粮吧!我们都不换粮了,全都换成钱!

  七月份那次分粮,一个人就分了一百五十多斤,加上这六百五十多斤,我家每个人头都快九百斤粮了,去年的存粮还没吃完呢,够吃三年了!”

  “对对对!我家也是,全都换成钱!”许多村民纷纷附和,脸上洋溢着富足的喜悦,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。

  赵大山笑着压压手:“好了好了,安静!既然大家都不换粮,那就先把人口粮分了!”

  分粮的场面热闹而有序,大约一个多钟头,人口粮便基本分到了各家各户。

  待场面稍静,赵大山神色一正,提高了嗓门:“趁今天大伙儿都在,我给大家说说上面的新政策!

  从明年开春起,咱们这儿也要正式开始实行‘包产到户’了!”

  这话像一块石头投进平静的湖面,底下社员们顿时交头接耳,议论声四起。

  赵大山继续解释:“以后,地会按各家人口分到户,各家的土地自己管理,种什么、怎么种,自己说了算。而且,以后也不用再交公粮了。”

  “啥?不用交公粮了?”底下有人难以置信地惊呼,“以前咱们大队打的粮,差不多得交上去一半呢!”

  赵大山点点头:“对!公社那边会成立粮站。以后呢,粮站会按每亩地两百公斤的标准收粮,但是按市场价给钱!”

  这下,人群彻底沸腾了。

  “每亩收两百斤?还按市场价给钱?现在就算种玉米,一亩地轻轻松松收四五百公斤,这要是伺候得精心点还能更多!

  那咱家的收入岂不是……”

  有脑子转得快的村民立刻算起了账,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。

  “赵队长!”另一个村民急切地喊道,“那要是超过了两百公斤后,粮站还收不收?要是不收,那么多粮食自家可吃不完啊!”

  赵大山肯定地一挥手:“收!公社说了,粮站成立后,只要是粮食,敞开了收,超过两百斤的照样按市价收!”

  “太好了!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!”村民们喜笑颜开,仿佛已经看到了好日子在招手。

  赵大山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,也由衷地高兴,但他还是提高了声调,语气转为严肃:“现在粮食产量高,又不用交公粮了。

  只要肯下力气干活,咱们往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,收入也差不了!”

  他话锋一转,目光变得锐利,在人群中扫过,特别在几个身影上停顿了一下:“但是,‘包产到户’以后,地分到各家各户,就得你们自己操心管理了。

  我把丑话说在前头,咱们大队里那几个有名的‘懒汉’,以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动不动就找借口不上工。

  那会儿是生产队集体干活,还有人天天催着你,就算你工分挣得少,年底好歹还能分到人口粮,起码饿不死!”

章节目录

都市推荐阅读: